中国足彩在线

南通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 南通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2-01-29 17:14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南通市财政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为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一)加强收支管理,支持经济平稳运行

紧紧围绕人代会收入预期目标,发挥收入牵头组织作用,深化财税协同共治,加强分析研判,强化目标动态监测,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做到及时足额征收,提升收入质量,预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保持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当。坚持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从紧安排“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照“以收定支”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中的基本民生事项和年度民生实事,优先保障国家和省、市确定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实施。深入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管理,努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发挥政策效应,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牵头出台现行支持产业发展、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汇编,会同相关部门提高现有企业技改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形式使用扶持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人才项目绩效管理,完善江海英才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引导市属国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支持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助力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持续推动科创集团做大做强、创新母基金做实做优,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区域联动推动基金投资业务的开展,从坚持投早投小、支持重点产业、打造科创生态、形成投招协同等方面持续构建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提升中央、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支持效应,指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力度。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继续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力争财政金融产品2022年在贷余额突破120亿元,财政放大倍数平均达15倍。

(三)助力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统筹整合调度全市资源,加大土地出让金集中力度,继续以争取上级补助、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我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保障机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等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土地出让收入分析机制,督促年度出让计划刚性执行。做好新机场等区域资金平衡方案研究,推动落实地方专线铁路等项目资本金各地分摊工作,引导通州湾示范区等地规范片区开发行为。运用政府投资项目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完善项目造价指标控制体系,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深化公交轨交“两网”融合研究,促进优势互补。研究出台机场客运航线培育政策,为新机场建设营运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集疏运体系财政扶持政策研究,推动建立区域集疏运体系。落实《南通市市本级城市运营维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健全考核管理机制,构建全流程管理制度体系。支持加大停车秩序治理力度,优化污水处理成本结算方法,推动提高城市运营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四)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继续完善多元化“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市级农担联席会议制度,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发挥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作用,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着眼当前社保基金赤字问题,做好社保基金平衡工作,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资金安排,保障张謇企业家学院、职大迁建、博物苑提升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完善面向城市社区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研究,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调整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三无”老人、孤儿等困难对象救助保障标准,兜牢民生底线。落实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保障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资金支持,推动美丽南通建设。

(五)优化财政管理,持续彰显改革成效

实施新一轮市对区财政体制,明确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形成市区发展合力。健全预算安排与执行挂钩机制,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持续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业务流程。全面落实《南通市市级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办法》,规范市级国有金融机构产权交易行为,研究市财政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的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国有金融资本规范管理。不断扩大非税收缴电子化改革覆盖面,积极推广应用财政非税收入电子票据。探索服务项目零星采购的网上商城建设,推行政府采购履约保证保险制度、政府采购质疑处置报备制度。启动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完善现行国有资产出租及处置网上交易业务流程。用好财政监督检查、财政核查等手段方式,实现财政监督无死角。进一步推动建立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建立第三方机构质量考核标准化体系,出台《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完善全过程绩效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