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22 11:28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工作大局,以“收入与财源、民生与社会、理财与绩效、素质与服务”为主线,努力克服国际国内经济下滑对财政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提升服务发展的效能效果

  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开创富有南通特色的财源建设之路,是我局自2005年以来一贯孜孜以求并不断取得突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为促进我市经济尽早走出低谷,我局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事前引导,激励增量”的杠杆作用和财政资金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快速上升的拉动效应,全力支持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立足当前保增长、提信心的需要,我局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挤出财力,前所未有地增加财源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力求以政府投资进一步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2009年,安排扶持企业发展资金3.7亿元,比上年增长62%,重点支持企业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名牌创建、人才引进和现代服务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截至10月底,已拨付3.28亿元,拨付率达94%

  (二)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降低中小企业运行成本,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我局努力通过财政政策的制订,引导企业既立足当前保增长,又着眼长远走转型升级之路。经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报市政府出台了支持市区中小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4大类16条财政政策,分别从企业投入、信贷投放、开拓市场和减轻税费四个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措施,其中不少举措在全省率先实行,且享受的门槛相对较低。

  (三)及时兑现企业大项目节点奖政策。大项目节点奖政策是我市财源建设五大政策平台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政策举措之一,对企业新上大项目,分别从项目立项、开工、竣工和达产达效等节点分别给予奖励,从而调动企业投资大项目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在2008年引导市区10家企业新上投资168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提请市政府与市区7家企业签约新上大项目财政奖励协议。7家签约企业新增项目总投资达78.52亿元,投产后年销售可达143.5亿元,预计新增地方税收3.4亿元。今年9月底,我局已兑现南通中集大型储罐、中远川崎、振华港机、中天科技等8家企业(集团)新签约和往年签约大项目节点奖励共1072.3万元。

  (四)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一是建立局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和首席联络员制度,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财政直通车”服务。二是按照“简化、快捷”的原则,确保支持企业政策“看得到、算得出、拿得早”。加快项目资金的拨款进度,对已定向的省下专款指标,实行“零停留”,三日内拨到项目实施企业;对当年预算安排,按项目实施进度加快拨款,至10月底,已落实全年预算的94%,减少资金结转,均衡用款进度,及时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三是建立政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担保再担保工作,参与组织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五)认真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截至10月底,全市各级财政共发放补贴资金3668万元,带动“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额为3.36亿元,有力撬动了农村消费市场。

  (六)加大资金筹措和安排力度,为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提供财力支撑。一是不断加大城建资金筹措力度。紧紧抓住经济危机下国家银根松动的有利时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提前融资,今年1-10月,财政直接融资40亿元,可保证20092010年城市建设用款需要。二是全力支持市级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及时安排资金,有力支持了兴东机场、市民服务中心、通师一附、二附东区、第六人民医院等一批重点经济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在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我局继续强化收入征管工作,及时将经济增长成果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努力促进经济和财政协调互动发展。1-11月,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财政总收入完成406.62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66.61亿元,增长18.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增幅列沿江8市第3位。收入质量继续向好,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86.3%,高于全省平均2.6个百分点,居苏中之首。

  二、加大民生投入,支持促进全面小康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坚持经济建设与民生社会事业建设兼顾,城市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兼顾,控制公务开支与提高个人收入兼顾”的支出安排原则,继续调整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1-11月,我市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保、农业、公共安全支出分别为39.9亿元、4.4亿元、15.6亿元、11.8亿元、4.2亿元、18.4亿元、15.6亿元,合计达到109.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总额的60.4%

  三、深化支出改革,努力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在今年支出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局进一步加强支出预算管理,进一步树立“用好纳税人钱的意识,公务成本核算意识,支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和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财政支出安排“调优调高”的方向,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更大的成效,努力建立起以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取向的财政支出运行机制,使更多的财力向经济建设倾斜,向产业扶持倾斜,向社会公共事业倾斜。

  二是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有关规定。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今年以来,我局通过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务购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出国(境)等经费支出,严格控制机关信息化建设。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扩内需、保增长中去,投入到“三农”、民生和其他社会事业中去。市本级单位在2008年项目经费压缩10%、公用经费压缩5%的基础上,2009年,部门项目支出比上年再压缩11%,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行零增长

  三是着力推进支出管理改革。继续提前安排政府专项资金计划,减少部门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努力做到部门预算标准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减少个人裁量权。推进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操作流程,加强资金运行监控,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实施“国库速达工程”。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提高公开招标比重。

  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大力推进公共财政改革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是我局长期以来深化财政改革、努力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实践证明,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能有效减少财政管理中的“一事一议”现象,大幅提升管理效能,调动利益各方共同发展的积极性。如:在市区财源建设中,我们独立自主,研究设计形成了包括30多项措施办法的五大财政政策平台,有效促进了市区税源和财力的不断壮大;建立完善市区城建管养体制,明晰了市、区两级城市建设管理、养护的事权和财权,充分调动了区级参与城市建设和城建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彻底解决了城建拆迁市、区两级资金问题上的扯皮现象和对违章建筑的管理责任问题;研究提出“化解债务、建立机制、自我发展、确保运转”的政府扶持原则,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补偿激励机制,明晰责权利,调动经营积极性。今年以来,根据财政改革发展需要,我局重点在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整合财政支持企业发展资金、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求突破。

  (一)完善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新体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科学发展导向。把各区发展经济积极性引导到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来。突出产业集聚导向。研究完善促进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按照有利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在坚持分类指导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区域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突出激励约束导向。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完善经济发展补助政策,形成有利于收入结构调整,有利于考核实际工作业绩,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机制。

  (二)制订财政支持企业发展资金整合办法。为解决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的“散、小、后”的问题,按照“优化结构、注重效益、事前引导”的原则,将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由目前的19项归并为产业发展专项、推进产业发展经费、产业发展工作考核奖励3大类。坚持财政扶持企业政策公平性原则,企业只要符合政策条件就能享受,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试行竞争性分配办法,对适合采用招投标方法的企业专项资金采取向社会发布,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单位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分配;对于政府出资向社会购买服务的项目,主要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规定程序确定服务机构。

  (三)着力推进民主理财,打造“阳光财政”。完善支出审批规程,强化预算约束,切实做到“先预算、后办事”。坚持民主理财和集体决策制度。“分钱”先要“理事”,坚持和完善经费审核会议制度,不断提高审核质量和效率。对年度预算执行中市政府交办的经费审核事项进行集体研究。从去年下半年起,扩大了参会对象,所有局领导、主办业务处室全体人员、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监察室、财监处负责人等参加会议。研究资金分配的程序和过程在局内透明公开,该花的花、该省的省、该管的管,从局长到具体经办人员,资金分配上的个人裁量权被约束到最低限度,该给服务对象的钱,不用“做工作”,按规定程序审核报批后,及时拨付。自去年7月以来,共研究办结经费事项1100多项。

  明年工作思路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来看,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经济财政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仍将延续。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财政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2010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认真落实保增长、保民生各项政策,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导向,探索财源建设新路子

  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特别要做好与上级沿海开发、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对接工作,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份额。市级产业发展资金和有关上级扶持资金主要投向临港产业和沿海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沿海开发重大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

  继续加强财源建设,不断开拓富有南通特色的财源建设新路,促进我市经济尽早复苏。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好大项目节点奖、工程技术关键人才引进奖励等现有政策,进一步研究探索“事前引导、激励增量”的措施办法,进一步对现有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进行梳理、整合,充分体现政府财政扶持企业的政策意图和激励方向。加大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的投放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二要积极支持各类企业发展。不仅要继续做好对大企业、好企业的服务,还要认真做好对中小企业、困难企业的服务,加大对有前景、有市场、暂时有困难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三要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方法,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贴心服务;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落实率。

  (二)以增强政府财力为目标,做好组织收入工作

  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按照“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强收入征管,及时足额地将经济增长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占比,稳定市区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确保“两高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及苏中平均增幅,税收占比高于全省及苏中平均水平)目标的圆满实现,不断壮大地方财政实力。继续加强国有资本经营、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等非税收入的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市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收入全额缴入金库,企业留成部分实行即缴即退。研究依靠街道、社区的力量,实施综合治税,加强小税种监管。密切关注全省及各地的经济运行状态和财政收入走势,深入研究因经济波动和税收政策调整影响财政收入因素,加强收入分析和跟踪,不断提高收入分析质量。

  (三)以优化支出结构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运用“增量优方向,存量调结构”的方法,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继续坚持“经济建设与民生社会事业建设兼顾,城市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兼顾,控制公务开支与提高个人收入兼顾”的支出安排原则,不断加大教育、农业、科技、环保、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逐步理顺市和区两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事权划分,不断提高基层民生保障水平。

  (四)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整合预算管理软件。加强预算编制、指标管理、预算拨款、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往来资金管理、财政债权管理等一系列预算管理软件的系统整合,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结余管理软件的一体化,实现全部业务“网上操作、信息共享”。提高经费预算执行力,加快经费审核和拨款速度。二是加强业务流程改造。制衡权力,确保公平公正;转变作风,努力提高效率。三是深化预算改革。编实项目经费预算,会计按项目核算。同步编制政府专项资金预算,合并下达。试编综合预算,预算内外资金,政府专项资金,一并编制。四是清理往来,规范往来资金管理。